因為冬天不少人群怕寒,因此體能及胃弱的人群很適合飲用紅茶,特別年齡較大的人群還能夠防范心血管收縮和該方面疾病。紅茶,冬日的暖陽,心血管的護衛使者。
越紅工夫茶歸屬于是什么茶?越紅工夫茶歸屬于是紅茶,產于于浙江省紹興縣、諸暨嵊縣等縣,以條索緊結挺直、得實勻奇、鋒、苗、顯、凈度高的優美外形而著稱,為中國傳統工夫紅茶。大家一定要記得,越紅工夫茶歸屬于是中國傳統的工夫紅茶哦。
越紅工夫紅茶的特點
越紅工夫茶,條索緊細挺直,色澤烏潤,外形優美,內質香味純正,茶湯顏色紅亮較淺。葉底稍暗,越紅毫色銀白或灰白。
越紅工夫茶的制作工藝
越紅工夫茶,制作工藝分別為萎凋、揉捻、發酵、干燥等四道工序。
1、萎凋
萎凋是制作茶葉的必須環節,也是重要環節。在50年代里,萎凋為日光萎凋;到了50年代中期,紹興縣一帶利用當地生產土紙時使用的類似于土坑的烘紙設施,在陰雨天進行加溫萎凋;而到了60年代初期,紹興縣推廣的是萎凋潮萎凋,萎凋葉質量溫度,生產效率提高;到了70年代,紹興縣茶場制成連續萎凋機,工效相對更高一些。茶葉的萎凋,操作關鍵是掌握好溫度、風量、攤葉厚度、翻葉、萎凋時長等。
2、揉捻
揉年是制作工夫紅茶的重要工序,紅茶的需要是滋味濃,因此揉年時細胞破壞率要實現80%以上,成條率要實現80-90%以上。
由于萎凋葉一歷經揉年后會開始發酵,故發酵溫度不能夠太高,因此揉年車間需要溫度高濕、夏秋季揉年,在車間常灑誰來降低環境溫度,增多濕度。
制紅茶的揉捻直徑要大一些,通常都需要為90-65里面,揉捻時分2-3次揉,掌握輕一重一輕的原則,當揉到條索緊卷,茶汁充分外溢,并粘附于茶葉表面時,就可以進行發酵。
3、發酵
發酵是制作越紅工夫茶的關鍵,這道工序中,茶葉會開始發生變化,形成紅茶獨有的色香味;揉捻結束后,把揉捻葉放置在籮筐里進行發酵,發酵工序掌握的關鍵是溫度、濕度、通氣條件、攤葉厚度等。
發酵時,茶葉內含物質氧化放熱,葉溫升高,因此室內空氣溫度宜控制25度左右;發酵時候溫度是關鍵,溫度過高,內含物質反應激烈,制成毛茶后香味低、味道淡、色澤暗;如果溫度過低的那時,那么發酵時長增加,形成紅茶色香味味變化不平衡,這會影響到紅茶的品質。
因此高溫時節發酵越紅工夫茶需要降溫,那么能夠把茶葉厚度攤放高一些,必須的那時采取加溫措施;攤放厚度和通氣條件有密切的關系,通常攤葉厚度為8-12厘米,氣溫低要攤厚一些;氣溫高要薄堆;嫩葉及葉形小的茶葉要薄攤,老葉及葉型大的茶葉要厚攤。發酵時,葉色及香氣是逐漸變化的,到發酵葉呈銅紅色,出現蘋果香時為發酵適度。
4、干燥
干燥是制作越紅工夫茶的一個關鍵因素;干燥方法為烘干,分毛火、足火2次進行,中間需加以攤涼。
毛火需要高溫快紅,如此以來能夠迅速的破壞茶葉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促使發酵過程中的酶促化學變化立刻停止,降低不利于品質的白內障;另外攤葉要薄,要烘至7-8成干出烘干機,如此以來有利于茶葉攤放下水份重新分布,如此以來有利于烘干至足。
足火的話,則需要講究低溫慢紅,這個時候茶葉的含水量已經降低了,溫度要低一些,如此以來有利于充分的發揮香氣;攤葉要比毛火時候厚一些;越紅工夫茶烘干至色澤烏潤、香氣顯露、茶葉足夠干的那時,就已經完成了初制步驟了。
總結:以上就是有關“越紅工夫茶歸屬于什么茶”的相關知識介紹了,大家看完以后,都知道,實際上這越紅工夫茶歸屬于是傳統中國工夫紅茶類,大家記住了嗎?
(來源:好山鋪)
紅茶中的茶紅素是紅褐色酚性化合物,是紅茶氧化物中最多的一類物質,在紅茶干重中約占6~15%,棕紅色,可溶于水,也是紅茶茶湯顯紅的重要成分。紅茶中的茶紅素和茶黃素不僅使紅茶湯色通透、紅(黃)亮,滋味甜醇,而且諸多研究證明,紅茶色素有抗腫瘤、抗突變的作用,而且對心腦血管疾病有多方面的預防作用。
更多紅茶的茶葉基礎知識,歡迎訪問茶葉百科網-愛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