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黃湯是一種黃茶,它的制法界于綠茶和黑茶之間,品質處在綠茶和黑茶之間,它比綠茶多一個悶蒸工藝,與黑茶不一樣的是悶堆的溫度和程度差異,具體的加工工藝與方法如下:
黃茶是除了紅茶、綠茶、黑茶之外的又一種特色茶類,盡管名氣、熟悉度沒有紅茶、綠茶廣,可是它的“黃葉黃湯”卻能讓人過目難忘。
茶葉殺青
殺青:溫160℃左右,投葉量1~公斤,需要殺勻殺透,待葉質柔軟,葉色暗綠,就可以滾炒揉捻。
揉捻:繼續在殺青鍋內進行,降低鍋溫,滾炒到茶葉基本成條,減重50~55%時就可以出鍋。
悶堆:將揉捻葉一層一層地攤在竹匾上,厚約20厘米,溫州黃湯上蓋白布,靜置48~72小時,待葉色轉黃,就可以初烘。
初烘:用烘籠烘焙,每籠投悶堆葉公斤左右,烘焙時間約15分鐘,七成干時下烘。
悶烘:初烘后適當攤涼,收放在布袋內,每袋1~公斤,連袋擱置在烘籠上悶焙,掌握葉溫30℃左右,經3~4小時達九成干,再經篩簸,剔除片末,復火到足干,就可以包裝。
(來源:養生之道網)
黃茶是漚茶,在發酵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消化酶,這些物質成分對脾胃最有益處。建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懶動肥胖者,可以多喝,能幫助腸胃消化。黃茶中含有咖啡堿、茶兒素等,飲用此茶之后,能刺激大腦的神經中樞,振奮精神。緊張工作之余,喝上一杯黃茶,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更多黃茶的茶葉基礎知識,歡迎訪問愛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