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是中國的主要茶類之一,指的是采取茶樹的新葉或芽,未經發酵,經殺青、整形、烘干等工藝而制作的飲品。其制成品的色澤和沖泡后的茶湯較多的儲存了鮮茶葉的綠色格調。常飲綠茶能抗癌,降血脂和減肥,對吸煙者也可降低其受到的尼古丁損傷。
碧螺春歸屬于什么茶?是綠茶嗎?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歸屬于綠茶。產自江蘇省蘇州市太湖洞庭山,太湖水面,水氣升騰,霧氣悠悠,空氣濕潤,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質地疏松,極宜于茶樹生長,因為茶樹與果樹間種,因此碧螺春茶葉有著特殊的花朵香味。據記載,碧螺春茶葉早在隋唐時期即負盛名,有千余歷史。
碧螺春歸屬于綠茶類,產自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洞庭山,因此又稱“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茶是產自洞庭東、西山的碧螺春茶,芽多、嫩香、湯清、味醇,是中國的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歷史,民間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嚇煞人香”。相傳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順手摘了幾片茶葉,泡茶后奇香撲鼻,脫口而道“香得嚇煞人”,由此當地人便將此茶叫“嚇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間,康熙皇帝視察并品嘗了這種茶湯顏色碧綠、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贊賞,但覺得“嚇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題名“碧螺春”。有關此茶名稱的來歷除了康熙皇帝巡幸太湖時親賜之外,也有碧螺春在明代時就已有茶名的傳說,還有一種巧妙的解釋說取其色澤碧綠,卷曲如螺,春季采制,又采自碧螺峰這些特點,因此命名為碧螺春。此茶有悠久歷史,在清代康熙年間就已成為年年進貢的貢茶。
洞庭碧螺春產區是中國著名的茶、果間作區。茶樹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錯種植,一行行青翠欲滴的茶蓬,像一道道綠色的屏風,一片片濃蔭如傘的果樹,蔽覆霜雪,掩映秋陽。茶樹、果樹枝椏相連,根脈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著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質。正如明代《茶解》中常說:“茶園不適合雜以惡木,唯桂、梅、辛夷、玉蘭、玫瑰、蒼松、翠竹之類與之間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陽。”茶樹、果樹相間種植,令碧螺春茶獨具天然茶香果味,品質優異。其成品茶外形緊密,條索纖細,嫩綠隱翠,清香幽雅,鮮爽生津,茶湯顏色碧綠清澈,葉底柔勻,飲后回甘。(來源:中國綠茶網)
更多綠茶的茶葉基礎知識,歡迎訪問茶葉百科網-愛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