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茶因為產地及發酵程度不一樣,又可細分為閩南烏龍、閩北烏龍、廣東烏龍、臺灣烏龍四大類。閩南烏龍做青較輕;閩北烏龍做青時重曬輕搖;廣東烏龍風格與武夷巖茶有相似之處,且是單株采收、制作,一樹一香;臺灣烏龍按發酵程度輕重可分為包種茶、凍頂烏龍和白毫烏龍。
大紅袍歸屬于青茶或者是烏龍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也是茶中的狀元。它產自福建“奇秀甲東南”的武夷山。茶樹生長在巖峰之中,有“茶中之王”的美譽。
大紅袍,是武夷巖茶中的名品,和西湖龍井、安溪鐵觀音等并稱中國十大名茶,被譽為“茶中之王”。
它香氣馥郁,滋味濃醇,“巖韻”明顯,喝完心胸開闊,這么一種大氣的茶當然是非常值得推薦的。
為什么會叫大紅袍呢?有人說是因為大紅袍茶樹生于崖上,人們訓練猴子采摘,而山野間野猴很多,為分別家猴及野猴,故讓家猴穿著紅背心,因而得名。也有一說是清代官吏取此茶送給朝廷,似皇帝紅袍而得名。較具可信度的說法是:「大紅袍」主要是以其「嫩葉是紫紅色」得名。
品性特征
“大紅袍”外形條索緊結,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后湯色橙黃明亮,葉片紅綠相間,典型的葉片有綠葉紅鑲邊之美感。大紅袍品質最突出之處是香氣馥郁有蘭花香,香高而持久,“巖韻”明顯。大紅袍很耐沖泡,沖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飲“大紅袍”茶,必須按“工夫茶”小壺小杯細品慢飲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嘗到巖茶之顛的韻味。
采制技術
“大紅袍”茶的采制技術與其他巖茶相類似,只不過更加精細而已。每年春天,采摘3—4葉開面新梢,經曬青、晾青、做青、炒青、初揉、復炒、復揉、走水焙、簸揀、攤涼、揀剔、復焙、再簸揀、補火而制成。大紅袍的制作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大紅袍有醒神益思、緩解疲勞及其清熱祛毒、減肥健美等功效。常常適當的飲用大紅袍還能降低血脂、防衰老。夏季飲用大紅袍還能有防范中暑的作用,對于人的身體健康十分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