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茶,屬烏龍茶(青茶)類當中一個非常獨特的品類,因此茶樹品類的鮮葉制成巖茶后帶有獨特的近似于肉桂這種香料的氣味,因此這個茶樹品類就被命名為“肉桂”,制出的巖茶也就以樹種命名,故稱“肉桂茶”。肉桂茶是武夷巖茶中的“當家品類”,又稱玉桂茶,統稱武夷巖茶,為灌木型中葉類,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產于于江西與福建西北部兩省交界處的武夷山風景區,在1980年的那時在武夷山被正式的大面積推廣。
烏龍茶的老茶,首先原料自然要好,隨后是工藝,做青要做透,焙火也要焙透才會往好的方面轉化。
烏龍茶中包含機化學成分達四百五十各種,無機礦物元素達四十各種。茶葉中的有機化學成分和無機礦物元素包含許多營養成分和藥效成分。有機化學成分主要有:茶多酚類、植物堿、蛋白質質、氨基酸、維生素、果膠素、有機酸、脂多糖、糖類、酶類、色素等。
肉桂茶色澤呈青褐色,帶三節色,其品質優異,香氣較為高揚,清奇細長,且有濃郁的花果香、水蜜桃香或是桂皮香,因此常常有人說“香但是肉桂”;茶水入口鮮爽飽和,順滑平穩,滋味醇厚回甘,湯中有香,既無綠茶之苦,也無紅茶之澀,茶性溫和,巖韻明顯,是一款獨特稀有的茶種。肉桂茶所含各種礦物元素豐富,能分解脂肪,減肥健美,又有醒神消食,生津止渴,抗癌抗病等功效。
武夷山地處江西省鉛山縣、福建省武夷山市境內,是座歷史文化名山,也是著名的游覽勝地,國家5A級旅游景區。這里的人們世代與茶葉進行著最坦誠的交流,無論是采摘、制作還是存儲,人們都遵循著茶葉的特性和自然的規律,規矩制茶,在更迭的歲月中,人與茶葉共同延續下來的規矩依舊書寫著永不褪色的堅守和傳承。
武夷山巖茶產區的土壤絕大多數為火山礫巖、紅砂巖及頁巖組成,土質疏松,腐殖占比高,再加上這里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冬暖夏涼,山間長期云霧彌漫,年平均溫度在18至18.5度之間,年降雨量兩千毫米左右,山峰巖壑之間又有幽澗流泉,年平均相對濕度在80%左右;茶樹生長在山凹巖壑間,霧大且日照短,漫射光多,茶樹葉質鮮嫩,因此其包含較多的葉綠素。
肉桂在武夷山核心產區之內有較廣泛的分布,在不一樣的區域,命名時就會先加上武夷山核心產區的某一個峰或者某一巖的地名,隨后再把肉桂加在之后一起命名。特有的茶樹生長環境,特殊的地質,再加上被清代梁章鉅嘆為“武夷焙法實甲天下”的獨特加工工藝,產出了品質優秀的肉桂茶。
武夷肉桂茶采用傳統的加工工藝,鮮葉經萎調、做青、炒青、揉捻與初焙后成毛茶,毛茶再歷經撿除梗、片、末等嚴密的篩選之后,置于事先準備好的木炭火窯上,以文火慢燉處理,這是一個相對漫長,有似“吐故納新”的過程。在一次研究匯報中,肉桂茶被譽為“健康之寶”,更是榮獲國際茶界“萬物之甘露,神奇之藥物”的高度評價;在多次國家級名優茶評比中,肉桂茶作為巖茶代表參評,均獲得金獎,是烏龍茶類中的一朵奇葩。